施耐庵博古通今,才气横溢,举凡群经诸子,词章诗歌,天文、地理、医卜、星象、一切技术无不精通。 19岁时,他考中了秀才,并且同私塾教书先生的女儿季氏结婚。25岁时被苏州官吏荐为“孝行信义”,29岁考中举人。元文宗至顺二年(1331年),36岁的施耐庵中进士,并结识了同榜的进士,也就是日后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的刘伯温。
得中进士后,施耐庵被朝廷委以钱塘县尹之职。但是当时由于作事情需要得到元人担任的达鲁花赤批准,施耐庵十分不得志。做了两年县尹,由于触怒元人,愤然辞官。在苏州施家桥办学授徒。在这里,他收下了一个商人的儿子罗贯中(也就是日后《三国演义》的作者)为徒。其间施耐庵父亲和妻子相继逝世,随后续娶了申氏。此时他已经开始着手撰写《江湖豪客传》(此书后来再定名为《水浒传》)。
至正年间,贩卖私盐的张士诚起兵反元,其属下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,于是在卞元亨的邀请下,施耐庵成为了张士诚的军师。在施耐庵地帮助下,张士诚从兴化一路打到苏州。此时,由于意见不合,施耐庵辞别张士诚,带着门人罗贯中四处游学。
至正二十七年(1367年),朱元璋灭张士诚后,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署。为避免麻烦,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,在白驹修了房屋,从此隐居不出,专心于《江湖豪客传》的创作。《江湖豪客传》成书后,定为《水浒传》。
《水浒传》的故事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背景,描述108名好汉在梁山泊起义的故事,反映朝廷腐败、奸佞擅权、官逼民反等社会现象。
在故事情节和结构安排上,《水浒传》主要是单线发展,以人物或时间为中心,再形成锁链式的情节段落,结构紧密有序,加上施耐庵巧妙地运用了民间艺术的特色,以生动的口语化语言和切合人物个性的对话,栩栩如生地塑造除林冲、武松、鲁智深等英雄人物,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,令《水浒传》成为中国最早最成功的社会写实小说。
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
施耐庵画像
施耐庵陵园内的雕像
《水浒传》封面
《水浒传》绘图本
《水浒传》和《西游记》、《三国演义》一样曾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