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October 27, 2009

聪明名人堂之罗贯中

《三国演义》是中国第一本历史长编小说,于海内外享负盛名,撰写它的人正是中国明初小说家罗贯中(约1330—1400)。他名本,山西太原人士,父亲是丝绸商人。7岁开始,他在私塾学习。14岁时母亲病故,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、杭州一带做生意。但是罗贯中对生意不感兴趣,在父亲的同意下,他到慈溪随当时的著名学者赵宝丰学习。

至正十六年(1356年),罗贯中辞别赵宝丰,到农民起义军张士诚处作幕客。第二年在罗贯中的建议下,张士诚打败了朱元璋的部下康茂才的进攻。同年,张士诚的弟弟兵败被元朝俘虏,张士诚只好投降。降元後,张士诚贪图享乐。到至正二十三年,张士诚看到元朝没落,又再次称王。包括罗贯中在内的许多幕僚都建议暂缓称王,但是不被采纳。罗贯中自此对张士诚失去了信心,离开了他,准备返回老家太原。

路上他遇到同乡贾仲明,得知父亲已经逝世,继母改嫁,便不再打算回老家。在河阳山他遇到了正在撰写《水浒传》的施耐庵。罗贯中非常赞同他写书劝世的主张,于是拜施耐庵为师。此後,罗贯中一直陪伴在施耐庵旁边,帮助抄写书稿。随後自己也开始撰写《三国演义》,并得到了施耐庵的许多指点。

《三国演义》原名为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,是罗贯中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,再以《三国志》等历史材料,编写出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到280年西晋统一的故事。他透过描绘三国群雄的明争暗斗,反映现实社会的腐败、统治者的残暴、以及百姓受战争的痛苦、对君主的爱恶以及对和平的渴望。
故事人物如刘备、关羽、张飞、诸葛亮所表现的忠君爱国、义气均影响后世中国人的思想。

《三国演义》的故事内容虽然与史实多有出入,但是因书中提供不少谋略的方法而仍被誉为“中国谋略全书”,历来获中外军事家重视,甚至被用到行政管理上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罗贯中的雕像

三国演义城,位于罗贯中的故乡,是太原附近最宏伟的旅游景点。

《三国演义》绘图本

《三国演义》曾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